霭霭白云 一如往昔
悠悠青山 依然无恙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随笔 > 正文

张凤兰/圆女

王托弟 王托弟 . 发布于 2023-02-12 22:23:50 531 浏览

圆女,顾名思义,长得圆,胖墩墩的。

从胎里带来的。这要感谢圆女的妈,生了个貌似有福像的娃。庄里人也曾这么说,圆女的父亲也是沾沾自喜。

记得有一次,圆女的父亲说,一个大戏场,唯有他的圆女心腾(漂亮)。父亲这么说应该不难理解,因为俗话说,看庄稼别人家的好,看孩子自己的心腾。

圆女比猪还好养活,不挑食,不择地,见风就长,见路渠就睡。净屁脸娃不伤风,圆女真是应证了这么个说法。

圆女在家排行老二,老大姐姐,勤快听话,老生胎兄弟是家里的宝贝疙瘩。挨打挨骂的事情常落到圆女身上,其实这不怪父母亲偏心,圆女真的该打。

怎么个该打呢?是这样的。

那时候,圆女可能四五岁,隐隐约约记得,圆女的爷爷将圆女一家分出来,一天的安身之处和现在的流浪狗没什么区别,哪里能寻一点吃的,往哪里凑近一点,哪里没有遭人赶,就在哪里睡一晚。圆女的妈看着三个大哭小叫的娃,没日没夜地哭,掉的眼泪能给娃烧一锅汤。

圆女的父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一夜间,一个无父无母、摇摇欲坠的小男人,被逼成了三个孩子的父亲,和一个女人的男人。

有一天,父亲寻住处,母亲拔柴,将圆女姊妹三个安置在阳山弯弯里,叮嘱在晒太阳,抛面面土,哪里不能去。

这三个娃其实是听话的,都怪肚子饿得疼,不由自主地往人家靠近,看能不能吃到东西,便寻着味儿来到爷爷家门口。

这时的圆女,怎么着管不住脚步,像遭人打过的野猫一样,眼睛盯着堂屋门,蹑着脚步往厨房凑,身子随时准备拔腿就跑的样子。圆女瓜胆大,第一个窜进厨房,看着半锅蜀黍面汤,没有忍住,拿起勺子灌起来,真有猫儿逮住老鼠的霸道狠食、连命所行的劲儿,狠不得直接打开肚子倒进去,因为实在太饿了。

被堂屋的爷爷听见抓了个正招,拿起火棍便是一阵乱打,圆女疼得哇哇大哭,可能是太害怕了,只是扯着嗓子哭喊,没哭出一滴眼泪。圆女灵机一动,随手抓起一把地上的柴土扔进锅里,从爷爷的胯下逃跑了。

八十年代初,半锅汤可是一家人的命,搁谁谁都急,眼看着半锅汤就这么糟蹋了,爷爷是火冒三丈,将掺和了柴和土的汤舀到盆子里,端到圆女妈跟前让看,骂到:“你好吃懒做,光知道转娘家,把你分出去你不满意个甚?你,给你‘妈’指教上着让这么干哩吗?”

圆女的妈只有掉眼泪的份,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也没有什么话可以说,因为她明明知道,她的孩子还是先一天早上喝了一点菜汤。

圆女挨打是肯定的,等爷爷走了后,圆女知道还有母亲的一顿打,可圆女能狡辩,能辨过一顿是一顿,红口白牙,楞是将锅里扔土的事情贴在姐姐身上,姐姐气得跺脚,母亲心里有数,当然不会听圆女的一面之词,最后还是将姐姐、圆女都打了一顿。

母亲恨不得把她的娃打死,再不会饿,再不会闯祸,再不会让爷爷说是她支使上这么干。

母亲哭成泪人,姊妹三个爬土里哭成了泥人。空气里弥漫的哭喊声、尘土声,与此时此景缝合了。

就在这个时候,圆女的父亲来了。

见此情景,连珠一般的话噎死在嗓子里,再也没有说出来。托着大的,抱着小的,后面跟着还在抽泣的母亲,一长趟,向村头的场房(打麦场上搭建起来的简易房,用来看管粮食和柴草)走去。原来这是回家的节奏,在村里老书记的帮忙下,圆女一家终于有个家了。

月点灯,风扫院,天为被,地为床,墙壁上别的半截棍子上挂着几件烂衣裳,簸箕大小的窗口这里,土坷垃磊起的台子上支着一口不大不小的黑锅,这是圆女家所有的光阴。锅,其实还不是圆女家的,是场房本来有的一口锅。圆女家还有一样东西,是圆女父亲的父亲临走时留下的一个瓦坛,油光溜黑的。

圆女的父亲是九岁丧父的,所说的这个爷爷是圆女父亲的继父。

圆女的父亲经常说这瓦坛是个好东西,多少的面,一旦装进去,老鼠连个面见不上,多好!这瓦坛后来圆女的妈用着呢,也是赞不绝口。圆女捣蛋得很,对这个瓦坛也是视为珍宝,姊妹三个丝毫不靠近,因为这是他们家所有的家产,也是圆女父亲的父亲留下的念想儿。

在笑声里,母亲的苜蓿菜汤下肚了,在哭声里,圆女家姊妹三个慢慢长大了。

圆女就不是个省油的灯。在上学的年龄,哭着闹着偏要上个学。

八几年,家里唯一的男孩上个学就不错了,圆女是个懒女子,还要享受上学的待遇。其实这不是父母亲重男轻女,也不是不让自己的娃上学,实在太穷了,拿不出上学的两块五毛钱,圆女根本不理解父母的难处,偷偷地,跑学校去了。

圆女清楚记得,每年春秋开学之际,父亲的无奈,和母亲的叹息。

姐姐懂事,眼瞅着家里没有钱让她上学,就没有上学的念头,就圆女和弟弟两个人,上学的学费也是父亲东家门里进去、西家门里出来借来的。

圆女说聪明,也不聪明,说笨,还不笨。学习成绩不是班里数一数二的,可也是数三数四的。圆女傻愣愣的,实诚,没坏心眼,老师和同学都喜欢。由于家里实在太穷,圆女几次面临着辍学的境地,后来她的班主任知道情况后,主动为圆女垫上学费书费,等一年的收成下来,多多少少粜上几斤粮食,才还给老师。圆女一股脑的调皮,啥不知道,可她知道老师帮她了,要好好学习,要好好表现。

圆女一动心思,还真有那么一回事,学习好,纪律好,品德好,也是那时候的三好学生。篮球,羽毛球都有两下子;圆女不爱打兵浜球,说跑不展。学校的任何活动似乎都有圆女的身影。

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圆女都必须参加,她喜欢团体活动,也有团队精神,拼了命也要干得好好的。圆女被选为优秀少先队员。有这样的称呼,圆女乐开了花,出门走道就没好好走过,经常是连蹦带跳的。

那时候过六一儿童节,衣服统一是黑裤子、白衬衫、白球鞋。就这样一身装备,难倒了圆女一家子,一样儿穿不到身上,母亲向庄里条件好一点的人家借着穿,衣服勉勉强强还能借一件,白球鞋就根本没有,就是有,也不会轻易借别人。那时候一双球鞋十元,相当于现在半千元买一双鞋,谁给你借,圆女因为一双白球鞋,差点眼泪把鼻子疙瘩淌没了。

圆女过儿童节负责带队,怎么着衣服要穿像样一点。

说是说,没有就没有,圆女好像参加了几年六一儿童节,衣服也没有穿统一过,可圆女带的体操队,和表演的节目,经常排名一二。那时候表演六一节目,聚乡镇上,全乡的学校表演比赛,形式隆重,排名也重要,圆女排名靠前,自然是件美事。

圆女小学毕业,上初中,又面临着辍学的困扰。一根筋的圆女做梦都想上学,母亲打一顿就哇哇地哭一阵,眼泪一擦还是往学校跑,父亲眼看着拗不过,只能让去了。可上学的书费学费,又一次难倒了圆女一家子。

圆女福像,命好,又遇到了初中的好班主任,起初的费用还是班主任老师垫。不过九十年代初,生活普遍都好了,垫的次数少了。

圆女家也不例外,和大多数人一样吃得饱、喝得胀,加上圆女父亲置办了货郎担,农闲之时出去挣几块,母亲勤俭节约,似乎比左邻右舍过得盈实一点。

圆女是村里出了名的刁氏:掏鸟,上树,下河抓青蛙 ,没有一样不干的。

按理说上初中了,一个女娃子应该乖一点了,可圆女像个假女子一样,丝毫没有乖下来。无论大树小数,难不倒圆女,像猴一样,跐溜跐溜地,一眨眼就上去。

跛子担水——只要淹的回数多。

那是初二放暑假,圆女爬上一棵梨树,找好点坐好,啃着梨,腿荡来荡去,很是惬意。正兴奋的时候,没料想从树下翻下来,将胳膊摔了个三截子。父亲来不及擦去脸上的汗水,背着圆女走上了求医问药的道路,期间的艰辛只有父亲知道、母亲明白。

从那以后,圆女不再那么调皮了,慢慢变乖了。

即便两个月没有去学校,圆女也没有辍学的意思,还是将初中读完;圆女不是好学生,但也考上了高中。这次说什么父亲不让上了,原因是,圆女寻下婆家了。

圆女的父亲说,既然桌儿面上把话说了,答应人家了,就不能变,人家男方的娃娃不上学了,你也别上了,想都别想了。

圆女上学之际,疯了一样地跑出跑进,走着走着抹眼泪,跑着跑着大哭一场,一哭二闹就差上吊了,最终还是结束了上学之路,和其他女孩一样学着穿针引线,洗衣做饭。

作者简介

张凤兰,甘肃天水秦安人,网名,小草。自幼酷爱文字,至今笔耕不辍,诗文散见于各个网络平台。心怀山水,崇尚自然。人生关键词:孝悌。


初次见面,请填写下信息吧:

请填写验证码

相关文章

又是一年重阳节

秋风起,黄叶飘,又是一年重阳到。九九重阳节——这一古老的节日,如同一坛陈年老酒,越品越有味,越嚼越情深。它不仅仅是登高望远的美好时节,更是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节日。在这个金秋送爽的日子里,让...

随笔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1月前 (10-12)

带疾赴职,犹以不告假为要

北宋吕蒙正于《寒窑赋》中云:“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嗟乎,天道无常,人生多舛。如吾近日,亦不幸罹感冒之疾,迄今已历一周矣。感冒何以致之?此问若问何以餐食,似显愚钝!然吾仍应之曰:无他因,皆因一...

随笔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1月前 (10-12)

又是一年采椒时

一又是一年采椒时,又是一年劳作季。想着老家的花椒快要成熟了,我的心也开始变得不安起来。因为我知道,父亲年迈体弱,已经不起这些重体力活的折腾了,所以我就早早地告知父亲,今年的花椒再不要像去年那样一个人去...

随笔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2月前 (10-10)

中秋月圆,情满故乡

今日中秋,晨光柔柔,秋风飒飒,怀揣着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我踏上了归家的路途。手中紧握的,是前一晚在广场上和超市里精心挑选的月饼、点心和面包等中秋节礼物,它们不仅承载着节日的喜悦,更寄托了我对家父的无尽牵...

随笔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2月前 (10-10)

月是故乡明

又是一年中秋节,又是一朝月圆时。在这么一个美好而又寂静的夜晚,但看一轮明月悄悄地爬上围墙,越过枝头,镶嵌在浩瀚的深邃的夜空,将那无边的如水的光华亳无保留地倾泻在这片苍茫的大地上,供人们祭月赏月,千里传...

随笔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2月前 (10-10)

十五的月儿十六亏

月亮以它亘古不变的规律照例从东方冉冉升起,照例将明亮的清辉洒向无边的大地,而洒在老家院子里的月光看上去宛如洒上了一层盐,晶莹而柔和,我仿佛也闻到了一股盐的清香,给人一种如梦似幻、如醉如痴的感觉。在这么...

随笔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2月前 (10-10)
热门文章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