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茂林/我是一名老师范生
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师范生,九零年毕业于天水市第一师范,其貌不扬,一米六八的个头只是算不到侏儒的行列。皮肤黝黑,致使城里的学生描写我“脸黑得像农民”。我的学识不够渊博,相当于高中毕业,正因如此,我从来没有松懈过对自己知识的更新。我在两千年的时候通过自学考试取得大专文凭,两千零六年通过函授取得汉语言本科文凭,就是现在,我仍然坚持每天学习两个小时的经典名著。这样,也好让我能堂堂正正地当一名初中语文教师。
做了三十多年的语文老师,从小学一年级一直到初中九年级的语文课,我循环讲了不知道多少次。带过的学生不计其数,得到的赞誉也无法计算。然而,2022年春季学期,这语文老师当的我,真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窝囊,无奈,悲催,伤感……
第十周星期三我给两个班的学生同时布置了一篇《踮一踮脚就会够得到》的作文,课堂上,我从怎样审题立意,怎样列提纲,怎么选材,如何打草稿、修改,怎样认真誊写在作文本上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辅导,甚至还留给学生十多分钟的写作时间。按理说,第十一周星期一作文本应该能交齐的,可问题是,二班的学生基本交齐了,一班的学生直到星期三,全班只交了一半,就这一半的作文,里面还有一半是支差应付的。于是,我再次耐心地询问他们没交作文的原因,回答竟然是三个字:“不会写”。这让我很是难堪,我说,咱们早已经在课堂上辅导过了,平时多读优秀作文,多学学人家的写法,多练笔不就会写了吗?你们根本不阅读,上课又不专心听,不会写,我能有什么办法啊!
作文是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们最头疼的,这个我照镜子一样清楚,明白。有时候为了让学生有写作思路,我提前都给他们写好下水作文,课堂上我读一读,讲一讲,希望能够唤醒他们的写作欲望,但总有那么一部分学生,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到头来仍然是不写的不写,不交的不交。有时我,很也实在生气了,就让他们抄一篇交给我,可人家只抄个开头结尾,只要一页抄满,马上止笔,还真拿他们没有办法。
有一天,上午第一节课,我提前五分钟到了一班教室门口,一个学生站在楼道里,我让他赶快进去准备学习用品,他说自己想晒晒太阳,我又说了一遍,他还是那句话,这时给二班上课的英语老师朝我们这边看了一眼,他立马快速地跑进了教室。唉!我的苦口婆心竟不如其他老师的一个眼神管用。我很伤心,只为我自己。
上课的时候我讲到了“善”,引申了一下人的修行主要是修养自己的善念、善行,《三字经》第一句就是“人之初,性本善” 。这时有两个学生反驳我说“人之初,性本恶”。我问他们谁说的,出处在哪里,是孟子、荀子、还是鬼谷子。咱们这节课先不讨论这个行吗?但人家就是不依不饶。反正他们啥地方见过,这话绝对正确。最后这节课在吵闹与不服气的氛围中以我的妥协告终,一节语文课就上成了四不像,到底像政治,像班会,像复习,像自习……连我自己也说不清楚。
今年我带的毕业班,九年级教材早已经上完,现在完全进入复习阶段。上课的时候我讲《复习指导》,这资料毕竟是天水市教科所精心编制的,相当一部分知识我们应该积累,也应该知道。但一班有几个尖子生就是不听。问问原因:理由似乎无懈可击,中考兰州市统一出题,天水的资料没用。我告诉他们,不动笔墨不读书,我讲的时候你们要动动笔,写一写,记一记。但我讲的时候他们就是不写,一问说我讲的和后面答案一样,与其按照我讲的写,不如他们直接抄答案,课后他们就补着抄上了。我还有什么好说的,即使我把所有的参考答案记在脑子里,在他们眼里我永远是在念答案。我很难过,我的课前备课被学生用“念答案”三个字完全抹杀。我默不作声,一节课在静静地抄答案中结束。
我曾经和那几个不听不写专门捣乱课堂的学生谈过话,我说:“你们可以不听我讲课,但你们必须遵守课堂纪律,不能故意让我上不成课。班上有一部分学生还是想听课的,你们聪明我很佩服,但你们拿自己的聪明戕害全班学生,那就是心术不正,那就很危险。”我说的话他们当耳旁风,依然我形我塑。让我上不成语文课的现象时有发生。
走出师范校门,可以说我把青春和汗水真的挥洒在了三尺讲台上了。我虽然没有蜡炬成灰那么悲壮,但任劳任怨当之无愧。我对教育事业是热爱的,是忠心的,对每一位学生的爱护都是诚心的。然而,今年的这一班学生,教得我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自己当初的人生抉择。这一班学生让我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也让我对语文教学失去了激情。
也许是我年龄大了,我的形象给学生没有带来美感,对他们的视觉带来不了冲击力。也许是我的声音过于干瘪,缺乏磁性,学生出现了听觉疲劳。也许是我这个老师范生知识老化,语文课的确上的没水平,学生不乐意听……无法可想,反正就是课堂我讲等于白讲,布置的作业等于没说。
三十年的风雨兼程,三十年的早出晚归,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换回的是学生的不尊重,学生的故意捣乱课堂。我的心都快凉透了,真想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假,静静地来,静静地去,静静地等待日出日落,毕竟,我们这些老师范生的辉煌已成了历史。
作者简介
木荣,冯茂林,甘肃秦安人,教师,甘守一份清贫,播种一份希望,收获一份快乐……
- 上一篇: 安浩哲/跨越百里的爱
- 下一篇: 陈富进/五四随吟
初次见面,请填写下信息吧:
相关文章
又是一年重阳节
秋风起,黄叶飘,又是一年重阳到。九九重阳节——这一古老的节日,如同一坛陈年老酒,越品越有味,越嚼越情深。它不仅仅是登高望远的美好时节,更是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节日。在这个金秋送爽的日子里,让...
带疾赴职,犹以不告假为要
北宋吕蒙正于《寒窑赋》中云:“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嗟乎,天道无常,人生多舛。如吾近日,亦不幸罹感冒之疾,迄今已历一周矣。感冒何以致之?此问若问何以餐食,似显愚钝!然吾仍应之曰:无他因,皆因一...
又是一年采椒时
一又是一年采椒时,又是一年劳作季。想着老家的花椒快要成熟了,我的心也开始变得不安起来。因为我知道,父亲年迈体弱,已经不起这些重体力活的折腾了,所以我就早早地告知父亲,今年的花椒再不要像去年那样一个人去...
中秋月圆,情满故乡
今日中秋,晨光柔柔,秋风飒飒,怀揣着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我踏上了归家的路途。手中紧握的,是前一晚在广场上和超市里精心挑选的月饼、点心和面包等中秋节礼物,它们不仅承载着节日的喜悦,更寄托了我对家父的无尽牵...
月是故乡明
又是一年中秋节,又是一朝月圆时。在这么一个美好而又寂静的夜晚,但看一轮明月悄悄地爬上围墙,越过枝头,镶嵌在浩瀚的深邃的夜空,将那无边的如水的光华亳无保留地倾泻在这片苍茫的大地上,供人们祭月赏月,千里传...
十五的月儿十六亏
月亮以它亘古不变的规律照例从东方冉冉升起,照例将明亮的清辉洒向无边的大地,而洒在老家院子里的月光看上去宛如洒上了一层盐,晶莹而柔和,我仿佛也闻到了一股盐的清香,给人一种如梦似幻、如醉如痴的感觉。在这么...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