霭霭白云 一如往昔
悠悠青山 依然无恙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随笔 > 正文

全祥 | 深情写在秦安我家

王托弟 王托弟 . 发布于 2022-12-18 23:05:48 1143 浏览

在外面多年,我最牵挂的,还是家乡;最开心的,莫过于回老家过年。

终于,在一个桃花盛开的时节,我回到了我的故乡,回到了我眷恋的家。

我出生在秦安县一个山村里,从小在这里长大。在这片土地上,有我无尽的亲情与友情,有我美好的梦想和憧憬,这里不但养育了我,而且给了我努力的勇气和无穷的力量。

我时常为我的家乡秦安而感到无比自豪。

且不说这里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人文始祖伏羲女娲就诞生在秦安,大地湾遗址的发现把中华文明上推到八千年前;且不说秦安在历史上是“丝绸之路”的要冲之地,三国时期著名的街亭古战场也在秦安;光是提起历史上出自秦安赫赫有名的风云人物,就已经让人感到无比荣耀。

秦始皇祖上就是秦安人,名震天下让匈奴闻风丧胆的“飞将军”李广也是秦安人,大唐皇帝也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家喻户晓的大诗人李白也还秦安人……还有许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就凭这些,我个人认为,普天之下,再没有哪一个县域,能和我们秦安相提并论。

要说我对秦安由衷的热爱,其实倒也很简单,这里是生我养我的故乡,这里有我的父母,有我的乡亲,有我的家。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家国情怀,有思乡念旧的乡土情结。我是很恋家的,不管走到哪里,让我牵肠挂肚的,最是老家这片土地以及生活在这里的勤劳善良的乡亲和家人。这里是我的根、我的魂,有我浓烈乡愁。

对于我来说,心里的家,已经不是一个具体的概念了,而是一个地理上的、时空间的、情感中的寄托,亦或是流淌在我血液里的人生底色,存在于我灵魂深处的生命基因。

很早的时候读到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作者把对亲人、故乡、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诗中,淋漓尽致的真情流露深深地打动了我,在我的心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然而那时节,我对乡愁的理解是比较肤浅。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越来越浓烈,对《乡愁》中的情怀体味得更加深刻了。

近几年我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希望能在老家修整一下小院落,盖上几间新瓦房,每天能够和乡亲们生活在一起。

我的这个想法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甚至人们认为我是不是疯了。大家的理由很多:现在的人都想办法往城市跑,哪有往回来跑的;城市里面发达,生活条件好;城市买房子升值,家乡盖房子是扔钱,等等。

最近一段,我又回到小时候生活的老家。这里是我最熟悉但又变得陌生的地方了。

院落和老房子早就没有了,因为长期无人居住,年久失修被推平了。地上荒草丛生,完全没有了原来的祥和热闹情景。只有那一棵棵,父亲精心栽种的果树,依然还在,其中一棵比我还要年长的大接杏树,默默地矗立在那里,仿佛是在等待着每一位亲人的归来。

我站在这里沉思良久,悠忽间,仿佛又回到了从前。

干净整洁的小院一如既往,春天的阳光和煦地照着,花香扑面而来,果树上繁花似锦,红的、粉的、白的、黄的,蜂喧蝶舞,好是热闹。

父亲应该是早早到地里忙去了,或者是半夜就起来,到四十多里开外的莲花镇上买小猪去了。母亲在家里前前后后地忙乎,房子里刚刚打扫了,尽管洒了一些水,但还是有一丝土腥的味道。厨房炊烟袅袅,母亲烙的饼子和浆水拌汤,香味弥漫在整个院子。

突然,母亲叫我赶紧出来,让我快来看,咱家的燕子回来了。我自不必说,赶紧跑了出来,果然是小燕子回来了,它们在房顶上叽哩喳啦,燕语呢喃。

以前我一直不明白那些燕子说的是什么,多年以后我明白了,那些旅途坎坷、生活际遇,那些离别之苦、思念之情,在他乡是无处可说的,只有回到了家,方可尽情倾诉。

看院子前面的这条路,却又不是以前的路了,变得宽敞、光洁多了,虽变成了水泥路,却冷清了很多。

以前这条路上很是热闹,人来人往,笑语鼎沸:大人下地干活,收获庄稼都要经过这里;小伙伴在这里追逐嬉闹,大孩子排队上学也都是经过这里。

那时候村子里人很多,自然就十分热闹。大家相互往来,大呼小叫,鸡犬相闻。那时候很少家庭有人常年在外,有去做生意、做事情的人,出去不太长一段时间就都回来了。

我家稍微有点不一样,我还小,哥哥就到外面去了。哥哥很优秀,开始是去天水一中上学,后来到兰州上大学,据说是当时秦安乡下(当时叫山区)最早的大学生,再后来,他就在省外参加工作了。

父亲是个比较特别的人。那时代,做父母的都不愿意自己的儿女走的太远,要在身边才觉得放心,见过有的人家,儿子参军,回来一趟,父母就哭着不让回部队去。那些父母的心情,我也理解。

不过,我的父亲不是那样,他要求我们必须多读书。哥哥到外面工作了,回来短暂几天就要走,父亲总是说,一定要准时回去,国家的事情很重要,不能耽误;家里的事情是闲的(不重要的意思),不要紧。那时候靠体力劳动养家糊口,子女都走远了,父亲的负担肯定很重,但父亲义无反顾,承担着生活的压力。

只是,每当冬天来临,母亲就会经常对我念叨:“你哥哥快要回来了,你哥哥快要回来了。”于是,盼着哥哥回来,就是父母和我心里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了。

盼着盼着,哥哥果然就回来了。记得那时冬天很冷,雪会下很多很多。有一天,雪下得特别大,忽然间,哥哥冒着大雪回来了。

母亲赶紧拍打着哥哥身上的雪,说:“呀下这么大的雪,我的娃回来了,这么厚的雪,路这么滑,我的娃你怎么样走回来的?”那时候回家,要走几十里又陡又窄的山路呢。


哥哥回来了,家里别提有多幸福了。

后来,我也到外地去了。我到外面之后,每到冬天或者年关将至,母亲念叨了没有,我不知道,但每一次我要离开家里的时候,母亲都送我,母亲送我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

以前出门到远方,可不是像现在便捷。

现在村子里有许多私家车,道路都硬化了,高速公路四通八达,高铁也通到了县城,出行变得非常便利。然而,那时候交通不发达,车也少,我要走几十里山路,到叶堡镇上坐车,或者走到更远的县城去坐车,天不亮就要赶到车站,要是没有赶上车,还得走回来,第二天再赶过去。

那时我每年都回来过年。

离开时,母亲就早早起来给我做好荷包蛋,给我准备许多要带上的东西,用的、吃的,专门烙的饼子要尽量多带些——母亲是怕儿子在外面饿着、冻着。

我背起行囊要走了,深更半夜,母亲送我到村口,我要赶路,说一声“妈你回去吧”,就匆匆忙忙走了。

想到寒风料峭的夜里,母亲一定会站在那里,确定我走得很远了才肯回去,我便加快脚步,这样的场景,从母亲身体硬朗,一直到她白发苍苍。此情此景,需要我用一生去回味,去感悟。

(作者画作《除夕:妈在就有家》发表于《甘肃日报》)


人生的旅途免不了有艰难曲折,然而我有如此引以为傲的家乡和亲人,就足以给了我行稳致远的底气。不管生活的道路上有什么样的坎坷,有母亲守望在身后,我就有勇气去战胜、有力量去克服。

徘徊在往日的家园,过去的情景似乎就在眼前,但又遥不可及了。

我的思绪又回到现实中。

家乡还是变了,各个村庄都有非常大的变化,虽然道路平整宽敞交通方便,房子漂亮了生活富裕了,但村子里人少了很多。

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人都纷纷外出,这已经是一个明显的趋势。然而,只要回家乡看看,就会发现,有些本质的东西还是没有变。

每次回来,来自乡亲们亲切的问候、热情的款待,他们招呼到他们家里坐,说不完的家长里短,无论如何都得让你在他家吃顿饭。

要走的时候,到了村口,不由分说,亲邻的手推车推来许多东西一定要带上:刚摘的大桃子、最好的苹果、刚煮好的玉米棒、才挖回来的洋芋,并且特别吩咐:“吃洋芋还是要吃咱们家里种的,面饱味香,酥软可口。”

每到这种时候,我心里除了满满的感动,再就是满心的希望,希望这里的生活条件变得越来越好,乡亲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幸福!

近些年秦安的巨大变化是有目共睹的,虽然比不上发达地区,但这里依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相信一定会有新的奇迹出现。

秦安人,一直以头脑灵活、勤劳吃苦、敢闯敢为著称。

改革开放初期,秦安传统的“货郎担”贸易形式再次兴起,后来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小商品交易市场在秦安建成,成了西部地区小商品交易的枢纽,商品贸易跨越周围数省,一度非常火爆,许多人因此走上致富的道路,为秦安的经济发展打开了局面。

到了二十一世纪初,秦安在房地产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做出了成绩,发展起了像景园集团这样业务遍及兰州、天水、陇南、河南、宁夏、陕西、海南等七、八个省市的大型企业,成为从秦安起飞、创造辉煌业绩的著名企业集团,为秦安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如何让全县人民都摆脱贫困、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一直是县委县政府着力解决的头等大事,县委县政府也一门心思为全县经济发展寻找机会。多年连续举办田园观光游、桃花会、果品博览会等大型活动,挖掘旅游资源,促进全县经济发展。

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提倡和支持下,近些年来,秦安的果林种植业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以苹果、花椒、桃子为主的种植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尤其是秦安的桃子,以味美品优而享誉全国。

近几天,我们慕名去参加一个乡村文化活动。

活动是在很有名气的万亩桃园基地的一个村庄举办,主要是借助乡村振兴战略,开展文化下乡和宣传工作,开展乡村旅游,助力经济发展。

我们驱车前往,顺着光洁宽阔的水泥路蜿蜒而上,凉风习习,一扫城里的酷热烦闷,非常惬意,美好的景致也随即扑面而来:路两旁田野里,一望无际的桃园,粉嫩硕大的桃子挂满枝头,即使我们在车里,也能感受到桃子的甜美芳香。

一路上,时不时看到有古色古香的精美建筑和游乐设施,听了解的人介绍,这一路上有许多各有特色的游玩场所,经常会有演出等活动,吸引来许多游客呢。

看,这里的乡村,已经远远不是你想的原来的样子了。

到了目的地,是傍晚时分,夕阳西下的田野景色更加美妙。大家一下车便四散开来,尽情欣赏、拍照,不亦乐乎。这里有游玩演出的场所,有独特别致的亭子、台榭,我对一个两层的、上面饰以茅草却又明窗净几的建筑很感兴趣,恨不得在里面住上一宿。

你不会想到的是,在田间地头,有各种各样的小雕塑、有熊猫、长颈鹿、丹顶鹤,还有鸡鸭牛马,当然少不了小猪小羊,尽显农家情趣。悬崖上砌有两个很大的红色书法字“福”和“寿”,寿字与满山遍野的桃子相互映衬,十分贴切。

桃园里还有忙碌的果农。


我和一位长者攀谈了一会儿,说起桃子,他就有情不自禁的高兴,说种植桃子让他的家庭情况得到了彻底的改变,现在交通便利,特别是快递的发展,给桃子的销售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寄出去之后,一两天之内,北京、上海的人就能吃上他种的桃子。

当我问疫情是不是影响了桃子的销售时,他说那是肯定的,今年的价格就不如往年,但他又说:“那是不能由人的事情,这么复杂的疫情,国家能够控制的这么好,我们照常安居乐业,这已经是了不起的。我们作为一个农民,尽心种好果树,让人们吃上最好的桃子,就也是一份收获,是一份幸福。”

从这些朴实无华的语言里面,一下子就地显出了我们秦安人民勤奋、朴实、善良、宽宏的本色。

夜幕渐渐降临,演出现场华灯初上。这边,舞台上,县文化馆的秦腔开锣出场,秦乐悠扬,唱腔激昂,吸引了许多观众。那边,秦安五中学生的音乐晚会正在忙碌有序地准备,他们精心准备了舞蹈、歌曲和各种器乐节目,华丽的舞蹈服已经穿好,霓虹灯开始闪烁,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期待。

夜幕下,远山如黛,蜿蜒起伏,连绵不绝,远远近近的村落灯光辉映,显得十分祥和宁静。近处,乐声悠扬,欢歌笑语,灯火斑斓,五彩缤纷。如此美妙的景色,怎能不让人浮想联翩。



身处这样的场景,我不由想起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在以前的历史条件下,那样的愿望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千百年来,世外桃源成为了一代又一代人对美好社会的一种向往。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伟人毛主席在他的诗句里,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和平美好的世界,美满幸福的家园,不会从逃避现实中得来,而要在我们的勤奋劳动中创造。

我们有党的正确领导,有勤劳智慧的广大人民群众,我们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参加这样的活动,置身于如此美好的情景之中,怎能不让人陶醉?怎能不让人更加热爱家乡?我顿时有了写一点东西的冲动。

我时常关注家乡的发展变化,我原来喜欢文学,后来学习绘画,乐意用自己的画笔去讲家乡的故事。

(作者画作《春暖人家》发表于《兰州晚报》)

第一次登上报纸的是我画的《成纪新貌》,那时我回来不久,看到秦安开始修建高铁非常高兴,就画到作品里了。后来又画了《妈在就有家》发表在甘肃日报,画了《春暖人家》发表在兰州晚报,最近又创作了《家乡大杏》和《人间仙桃陇上出》。这些作品都是反映家乡的作品。

家乡秦安在日新月异地变化,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美好,因为有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勤劳优秀的秦安儿女,对比他们,我的文字显得很是苍白,画笔也大逊光彩。

我想,远离家乡在外面努力打拼、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做出一定成绩的人,是我们秦安的骄傲;坚守在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的乡亲们,也一样是秦安的骄傲。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要让家乡变得越来越好!

我坚信,通过家乡人民的努力奋斗,我们秦安,不光有辉煌的过去,一定将会有灿烂的未来。




作者简介


全祥,实名庞全祥,天水市秦安县人,美术工作者,文学爱好者,现就职于某学校。曾在报刊发表小诗、绘画作品及专业文章数篇。


初次见面,请填写下信息吧:

请填写验证码

相关文章

又是一年重阳节

秋风起,黄叶飘,又是一年重阳到。九九重阳节——这一古老的节日,如同一坛陈年老酒,越品越有味,越嚼越情深。它不仅仅是登高望远的美好时节,更是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节日。在这个金秋送爽的日子里,让...

随笔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1月前 (10-12)

带疾赴职,犹以不告假为要

北宋吕蒙正于《寒窑赋》中云:“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嗟乎,天道无常,人生多舛。如吾近日,亦不幸罹感冒之疾,迄今已历一周矣。感冒何以致之?此问若问何以餐食,似显愚钝!然吾仍应之曰:无他因,皆因一...

随笔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1月前 (10-12)

又是一年采椒时

一又是一年采椒时,又是一年劳作季。想着老家的花椒快要成熟了,我的心也开始变得不安起来。因为我知道,父亲年迈体弱,已经不起这些重体力活的折腾了,所以我就早早地告知父亲,今年的花椒再不要像去年那样一个人去...

随笔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2月前 (10-10)

中秋月圆,情满故乡

今日中秋,晨光柔柔,秋风飒飒,怀揣着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我踏上了归家的路途。手中紧握的,是前一晚在广场上和超市里精心挑选的月饼、点心和面包等中秋节礼物,它们不仅承载着节日的喜悦,更寄托了我对家父的无尽牵...

随笔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2月前 (10-10)

月是故乡明

又是一年中秋节,又是一朝月圆时。在这么一个美好而又寂静的夜晚,但看一轮明月悄悄地爬上围墙,越过枝头,镶嵌在浩瀚的深邃的夜空,将那无边的如水的光华亳无保留地倾泻在这片苍茫的大地上,供人们祭月赏月,千里传...

随笔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2月前 (10-10)

十五的月儿十六亏

月亮以它亘古不变的规律照例从东方冉冉升起,照例将明亮的清辉洒向无边的大地,而洒在老家院子里的月光看上去宛如洒上了一层盐,晶莹而柔和,我仿佛也闻到了一股盐的清香,给人一种如梦似幻、如醉如痴的感觉。在这么...

随笔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2月前 (10-10)
热门文章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