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东花/我的大学班主任安建军老师
又一个教师节伴着秋韵翩然而至。推窗,看阳光穿过枝叶,落下斑驳的光影,浅浅地夹杂着些许暖意。一缕柔风轻拂脸庞,惬意十足。
我随手在朋友圈分享了自己的随笔《记忆超常的国际左撇子——蔡小钰老师》。万万没想到,这份稿子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被分享到天水师院中文九八(2)班的同学群里,而分享者便是我的恩师——大学班主任安建军老师。他留言:“写得好!笔墨放开了,有不少细节很传神,读来也十分有趣。”
我和安建军、徐翔、蔡小钰三位老师同在“西山文艺”群里,前年教师节之际,我本想把同样出色的他们都写写,但由于时间太匆忙,只写了徐老师和蔡老师,对安老师,却终未能成稿,颇感愧疚!
安老师给我当了整整三年班主任,是教我时间最长的恩师之一,我怎能忘得了?但正因他是大学老师吧,我更怕写不好才迟迟不敢提笔啊。其实我多想向恩师说声谢谢,谢谢十多年来他给予我的莫大鼓励!时光深处,我看到了他期许的眼眸。在大学最美好的岁月里,他意味深长的话语浸润过我的心房。
一、初识
轻叩岁月的门楣,沿着花开的方向,缘分让我与天水师院相约于一九九八年九月。花园式的校园里,一座座别具风格的教学楼、一排排翠绿欲滴的行道树、一座座温馨浪漫的小亭子、一个个娇羞欲语的花仙子扑入眼帘。漫步其中,清风袭来缕缕幽香,更携着浓浓的学习气息,沁人心脾。刚跨出黑色七月的我,沐浴在这如诗如画的校园中,封冻多年的青春活力一下子被释放出来。
难忘安老师给我的初次印象。
“1号孟东花”,许是因为我是班上报名最早的学生吧,在师院三年的班级名单上,我的名字总被写在第一个位置上。而首次点我名的当然是我们九八中文(2)班的班主任安建军老师了。冥冥之中感觉,我终能跨过高中牢笼的山高水长,就是为了遇见恩师——安老师。而金秋,无疑是遇见最美的季节。
在我想象中,大学老师应是特别时尚的,然而安老师却恰恰相反:他从头到脚都朴实无华,但也不失名士风范。这恰如师院同班老同学陈福永描述的:“在我的印象中,安老师颇有几分魏晋士人的风度——率真、任诞、清俊、通脱。多年以后,他给自己的网名取作‘魏晋风度’,不知是我当年观察概括得准确,还是我们心有灵犀,亦或是英雄所见略同。初次见面,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乌黑的短发、灼灼的目光、高挺的鼻梁和颇有鲁迅风范的小胡须。”又听他自我介绍也是同乡秦安人,我们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
不久后的一次作文讲评又不由让我对安老师平添了几分敬意,正如好友薛小玲写的:
“写作课老师安建军,一位睿智、笃厚、和蔼可亲的中文系写作教研组导师,正站在讲台上,手捧着我们的作业本,一本又一本,抑扬顿挫,侃侃而谈,像极了多年后他那篇洋洋洒洒数万言的《雪泥鸿爪》,更验证了之后他入籍古典文学教研组时,温宝麟老师慧眼识珠、拊掌而出的那声‘一骏(军)’!一节课,老师的目光在教室一圈一圈掠过,每句话都如一条巷子,藏着一段幽深的故事。”
安老师在班上表扬优秀作文,没想到有一篇竟是我的《静夜思》:“再次观望苍穹,夜更静,月更明;再次回味梦境,悔更深,情更浓。……”台上,他范读点评,声情并茂;台下,我洗耳恭听,热泪盈眶。待看作文评语时,安老师洋洋洒洒写了大半页,大夸我此文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且连文中的字词句等都作了精批细改,字迹又是那么美观!为此,我内心汹涌澎湃,也不由对写作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这种感觉,仿若将希望与曙光握在手中,只要肯努力,一切皆可抵达,满世界的风韵似乎都可揽入笔端。
此后的三年中,每次交上作文,我都在热切期待安老师的表扬,仿佛在等春天的花开,也像在等生命里的一束光。在作文本上,只要能看到安老师大大的一个“优”字,并写上一段漂亮精彩的评语,我内心的暖意便会明丽起来。
每节课上,安老师都讲得踏踏实实,仔仔细细,从不敷衍塞责。当时,我打了厚厚的写作笔记。第一次听他讲“厚积薄发”,我认识到“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性,正如他语重心长的教导:“同学们一定要博览群书啊,不读经典性诗文,就很难写出好习作。”他让我明白:读书滋养“底气”,写作造就“灵气”。他说中文系的学生在毕业前至少得有作品发表。而我,也拜读过安老师的部分佳作。在他的熏陶下,我很快在《天水日报》上发了一篇习作《扁担》,当时不但收到了报刊的稿酬,还得到安老师在班会上的及时奖励(凡发表诗文的,班上奖20元/篇)。钱是浮云,重要的是其对我以后的读书写作带来了莫大鼓舞。正如我写过的话:“指尖滑过文字的街巷,禁锢一冬的田园里,春水流淌,麦香翻浪。”
二、别样的“第一次”
站在季节的路口,聆听岁月的心语,我仿佛又听到师院花开的声音。安老师留给我的诸多“第一次”如汩汩细流默默流淌在花丛中,更流淌在我心底,永不干涸。
在写作课上,安老师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良师;在班级管理上,他又无疑是一位益友。
第一次丰富多彩的活动。入校第一学期,恰逢国庆和中秋难得重逢的双节。安老师信步走进教室,容光焕发地宣布:“同学们,临近佳节,我们班举行第一次文艺活动,好不好?每个宿舍至少得有一个节目,当然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大家做好准备哦,给自己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相信同学们都很棒!”太好了!我们504的六姐妹一回到宿舍便迫不及待地练起歌来。中秋节那天晚上,月亮调皮地眨着双眼窥视着被布置得光彩夺目的教室:五艳六色的气球,激情四射的音乐,眉开眼笑的同学。男生们个个英姿飒爽,女生们个个美丽动人。在雷鸣般的鼓掌声中,我们宿舍六姐妹们便手拉手来了一首小合唱,这于我而言还是第一次。今日再回首,师院的校园里,春的枝头仍盛满馨香,我们浅浅的胸怀里便溢出最美的芳华。
第一次“课堂技能7分钟展示”。那是一个晚自习,柔和的灯光映照着同学们年轻的脸庞,清风透过打开的窗户,抚摸着敞亮的教室。第一次上台当“老师”,内心别提有多紧张了。还未开口,脸上已渗出豆大的汗珠。看到我战战兢兢的样子,安老师走过来,挥挥手,微笑着鼓励我:“孟东花,放开讲,同学们亲如兄弟姐妹嘛,怕什么?”听到这么温暖的话,我如释重负。
第一次朗诵比赛。我朗诵张洁的《我的四季》被安老师表扬:朗诵抑扬顿挫、深情饱满。他还奖给我一个精致的笔记本,我一直如获至宝。之前我读课文时总是干巴巴的,是安老师指导我:”要深入文内,有感情地用心去读啊!”看着他那满含期待的眼神,我信心倍增。
第一次写演讲稿。我写的《缅怀先烈,拥抱明天》让中文系普通话标准的播音员毛金花拿去演讲,不但在中文系一等奖,全校一等奖,而且在全省获二等奖。记得当毛金花神采奕奕地站在领奖台上时,热心的室友夏燕芳情不自禁地给同班同学炫耀:“你们猜这稿子是谁写的?是我们宿舍的孟东花啊!”“没想到,这孟东花平时一声不吭的,还这么有才!”听到他们的赞叹,自喜之余,我又不得不感谢安老师写作课上的循循善诱。假使没有安老师有力的鞭策,哪有我的进步?
第一次被关爱。安老师在课堂上一丝不苟,而在生活中俨然是位宽厚实诚的父亲。上大二时,记得一次,我母亲得病在天水住院,他知道后问寒问暖,班里一些同学见状,也自发去医院看望我母亲。知道我当时的家境困窘后,安老师还第一次特意为我申请学校的临时困难补助,帮我度过了最艰难的大学阶段。
第一次被“家访”。暖暖的灯光下,安老师被我们504室六姐妹紧紧簇拥,俨然一位慈父。而他暖暖的话语更让寒冬的屋子里春意浓浓:“既然你们有缘同住一室,要共度三年,那就亲如姐妹。愿大家互帮互助,友好相处。相信这三年会成为你们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每每听安老师的谆谆教导,我们总是获益匪浅。从他口中流淌出的,像清泉,淡淡的,没有惊涛骇浪,却感人肺腑,催人奋进。
回头想想,安老师让我拥有过多少个人生第一次啊:第一次沉迷于图书馆里的书山书海,第一次在班级手抄报上展示习作《走出阴影》,第一次和全班同学去游麦积山,第一次写几千字的论文……
毕业前夕一个炎热的傍晚,我和室友牛继选相约去和安老师道别,之前已去过几次,安老师每次都热情招呼我们,给我们倒茶洗水果,最后一次尤其让我们难忘。
他住在并不宽敞的教师家属楼上 ,当时我们都坐在沙发上,第一次毫无拘束地畅谈了好久好久。“当老师干的是良心活。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先得有一桶水。学习是终生的,常给自己充电才能给学生新鲜的东西。”尤其听他讲今后走上三尺讲台该有的教师素养等,深知要做好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不易,也更敬佩安老师渊博的学识和高洁的人品。
安老师不知当时能否感受到我们不忍离去的心情: 默默望着他,眼里噙满了泪花……
回想起三年来,安老师即使身体不舒服,依然坚持给我们上课,从没耽搁一节课,也从没迟到过,这种敬业精神怎不叫学生铭记终生?原本炙热难耐的夏夜好像吹进了一股风,霎时间清凉清凉的,好舒服哟!我们吃着西瓜的那份甜啊,就是悠长绵远的师生情意。
三、三次重逢
2001年跟恩师这一别,竟跨越了十八个年头。每次去天水,我都会情不自禁想起安老师。一直想去看望安老师,却觉得自己混得这么平常,怎好去打扰他?纠结之余,只好又搁下想踏进师院大门的念头。每回在电话上听到安老师亲切的声音,我又仿佛回到过去美好的读书时光。我们曾将最灿烂的三年青春挥洒在师院春的葱茏之中,又体验过那么多安老师带给我们的最美好的第一次,怎能忘怀?而光阴流淌,回眸处,便是一抹流年里最美的风景。2018年,没想到不但见到了久违的安老师,还拜见了三回。
当年三月,天水举行诗歌会,我打电话诚邀安老师赴会,若他能参加,我和老同学薛小玲也去。终于,我们见到了阔别多年的安老师。岁月的烟尘,不得不在我们师生脸上多多少少留下皱褶的印记,但同时也多了一种如素的安静,而这,才是最深刻的美丽。当我们和安老师畅谈时,觉得好亲切。本想与可敬的安老师共进午餐,可他说下午有课,不能耽搁,便匆匆赶回了。虽显仓促,但毕竟我们重逢了,足以令人宽慰。望着他渐渐远去的略显苍老的背影,我不由感叹:十八年过去了,他仍不改以往的教学风范,能不耽误的课绝不会耽误一分一秒!几个月后,我高中的语文老师徐翔老师叫我和薛小玲来天水参加文友聚会,庆幸在宴席上又见到了安老师、雪潇老师和王元中老师。听他们风趣睿智的搞笑语,我们原本紧张的心一下子放松了。越出色的人越平易近人。不知不觉,我们畅聊到深夜。提到第二次与安建军老师的重逢,不由想起当时也在场的老同学薛小玲描绘的场景: “2018年国庆前夕,受徐翔老师之邀,竟然和王元中、雪潇、安建军三位老师坐在了一起。那晚,一桌的名家,让受宠若惊的我和孟东花如履薄冰,好在有姬蔚凌大哥和王琴敏大姐,一左一右,像两位镇心之神,硬是把我俩忐忑不安的心摁在了体内。席间的气氛异常融洽,除领略各自的风范,更让我开心地看到了三位老师孩子气的一面,也从雪潇老师口中破译了安老师何为“建老爷”而不是“安老爷”?呵呵呵,一群老顽童!在大家的说学逗唱中,我俩最终如释重负,直笑自己草木皆兵。”
我曾描述过那个美妙的场景:“萤火虫闪烁,谁又把听过蝉鸣的文字,抖落在月色下,一首一首 ,举箸切磋,来场心与心的热吻……”当坐着姬蔚凌老师的车返回时,月色朦胧,我们还沉浸在与老师们欢聚的喜悦里。2018年腊月,师院同窗老乡任旺强打电话告诉我:同班老同学袁继平将送安老师来秦安。太兴奋了,王晓春、朱小彦和我等秦安老同学终于和安老师欢聚一堂。回首师院的点点滴滴,我们不由感慨万千。每个人给安老师频频敬酒,一切感恩尽在酒杯中。而安老师也出口成章:“朱弦一拨深衷在,最是当年九八情。”安老师还送我一本书《杜甫陇右诗注译与评》。其中有部分书页上,他用洒脱的笔墨标注上了密密麻麻的读书心得,这更便于我理解内容。我恳请安老师在书的扉页给我写几句赠言,可他严辞拒绝了:“这是别人写的书,又不是我的,我怎好写呢?你好好品读便是。”我不由被安老师这种精神所打动。
从随意的闲聊中得知,安老师曾得过一场病,且治疗得很漫长,但坚强乐观的他终于挺过来了!时光流转,走过冬日严寒,便是春暖花开。
四、点评高手
安老师曾给诗人雪潇的一组诗《芝麻开门》所写的评论文章非常独到精彩。他还发表过几篇书评文章和文学评论,刊登在甘肃日报、天水日报、杜甫研究学刊。学术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古典文学领域,因多年开设“李杜诗学小讲”,“中国古代小说史论”两门选修课,所以所发表论文以杜甫陇右诗研究和《红楼梦》研究居多,合计有20余篇。
我颇欣赏安老师对诗文的精巧点评。
犹记得他对我拙作《雪殇》在我们98级中文(2)班群里写的评语:“诗缘情而绮丽动人。无病呻吟,无力无味之作,是可耻的。孟东花的新诗,让人眼前一亮,心里一震。”
还有对我《飘逝的桃花》的点评:“朱弦一拨遗音在,最附深衷是亲情。这是一曲感人至深的桃花歌行。”
看到公众平台上刊登我办的作文班刊《风吹麦浪的日子》上学生的一百多篇带有我“老师寄语”的优秀习作,他脱口而出: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当我曾请他对自己拙作提一些修改意见时,他诚恳提议:
“1.意在笔先,聚焦主角,处理好主宾关系及详略、虚实关系。
2.寓情于叙写和事理之中,减少直接抒情与议论笔墨,点到为止,以求言约义丰,含蓄蕴藉之效果。
3.笔致再细致入微、轻灵传神一点。点面结合,突出主干,删繁就简,无关大旨的人事及细节坚决舍弃。”
这么具体到位的指导真让我获益匪浅。
还记得当初我们校长让我写校歌,这简直是赶鸭子上架啊!我盲目不知所措,便请教安老师,他给我发来这么一段话:
“提几点建议:
1.校歌中应体现校训意蕴;
2.注意表达的条理性;
3.语言避免过度口语化,力求书卷气。意思点到为止,言简意赅,莫要过分发挥。”
等我写完初稿发给他后,他又给了我以下回复:
“小孟好!我在成都有事情,心绪不宁,顾不上仔细阅读,很抱歉。校歌不好写,需结合本校历史、地域、校名校训及当前时代背景等,找准切入点和特色,反复斟酌,潜心酝酿,了然于心,兴会而成。我曾在天水师院50年校庆之际写过校歌,有此甘苦体会。
你所拟写的校歌,是一首浑然完整的作品,韵致也好,就是感觉特色不具象,欠集中;又略显冗长,不适合初级中学。此外,你所发另外两所学校校歌,一清新一典雅,各有千秋。前一首“红杏出墙”易产生歧解,似是败笔。后一首属百年老校校歌,古雅风格与你校不搭配,不宜也不必刻意效仿。”
光发这两段话,得搭他多少心血啊!何况当时,他的家人正有重病在成都住院,他心急如焚,却仍挤出时间静心给我这个最平常不过的学生回复得这么认真,怎不让我感动?今天我写的校歌《起航吧,王尹中学》天天由全校学生传唱。我从未淡忘,校歌最终出炉,归于安老师的点石成金。
除了点评及时到位精彩外,平时,安老师碰到好诗文或什么珍贵资料等,总不忘分享给我。他还时时鼓励我多看书多感悟多写作多请教。我永远忘不了他苦口婆心的教导:“你在写作中能以情感人,很好,但还须深挖掘,让文章再多份厚重点,这先得博览文学经典。 要想彻底改善自己的写作格调,必先从扎实而优秀的阅读开始。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衷心祝愿东花在文学创作上凤凰浴火,升华涅槃。”
看到我走上三尺讲台后取得的点滴进步,比如知道我的课得了省优课一等奖,带的中考语文成绩曾得过两次全县第一,办过几期作文班刊,在网络平台上登过稿子,并得过省征文大赛一等奖和优秀指导教师奖等,他对此表达自豪之情,并劝勉我,让读书、写作与育人相伴而行。虽一别十八年了,但他仍没有忘记他的学生们,就像我们学生们仍没忘记他一样。
安老师真可谓言简意丰的点评高手,豁达大度的学者,耐心细致的导师,厚重踏实的父亲,温和亲切的益友!天水师院三年的味道是甜蜜而软绵的,在无限温暖的青涩里,带着鲜活灵动的美好。而带给我最美好回忆的恩师莫过于他了。是他,用跶跶的脚步驱走黑夜,吵醒晨曦,让阳光晒软时光,春天永驻学生心房,暗香永藏。
在此,让我以今年写给母校的元旦寄语中的几句话作结吧:
随着和师院离别脚步的渐行渐远,怀旧的心绪便摇曳成一朵妍丽的花儿。有安老师等师生们作伴的那三年温馨的读书时光,虽只是岁月长河中的一瞬,却是闪现在我心灵之幕的一抹春晖。
我敬爱的恩师——安老师,愿书香盘绕在他身旁,愿诗意伴他前行,愿春天根植于他心之深处!
校友简介
孟东花,甘肃省秦安县某乡村中学语文教师,天水师院中文系九八(2)班毕业生。喜欢在简单的生活里安放自己,用简单的笔墨传递真善美。
- 上一篇: 张静怡/妈妈,我不想当你的孩子
- 下一篇: 姚赛荣/一位可敬的退休老工人——李鸿发
初次见面,请填写下信息吧:
相关文章
又是一年重阳节
秋风起,黄叶飘,又是一年重阳到。九九重阳节——这一古老的节日,如同一坛陈年老酒,越品越有味,越嚼越情深。它不仅仅是登高望远的美好时节,更是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节日。在这个金秋送爽的日子里,让...
带疾赴职,犹以不告假为要
北宋吕蒙正于《寒窑赋》中云:“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嗟乎,天道无常,人生多舛。如吾近日,亦不幸罹感冒之疾,迄今已历一周矣。感冒何以致之?此问若问何以餐食,似显愚钝!然吾仍应之曰:无他因,皆因一...
又是一年采椒时
一又是一年采椒时,又是一年劳作季。想着老家的花椒快要成熟了,我的心也开始变得不安起来。因为我知道,父亲年迈体弱,已经不起这些重体力活的折腾了,所以我就早早地告知父亲,今年的花椒再不要像去年那样一个人去...
中秋月圆,情满故乡
今日中秋,晨光柔柔,秋风飒飒,怀揣着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我踏上了归家的路途。手中紧握的,是前一晚在广场上和超市里精心挑选的月饼、点心和面包等中秋节礼物,它们不仅承载着节日的喜悦,更寄托了我对家父的无尽牵...
月是故乡明
又是一年中秋节,又是一朝月圆时。在这么一个美好而又寂静的夜晚,但看一轮明月悄悄地爬上围墙,越过枝头,镶嵌在浩瀚的深邃的夜空,将那无边的如水的光华亳无保留地倾泻在这片苍茫的大地上,供人们祭月赏月,千里传...
十五的月儿十六亏
月亮以它亘古不变的规律照例从东方冉冉升起,照例将明亮的清辉洒向无边的大地,而洒在老家院子里的月光看上去宛如洒上了一层盐,晶莹而柔和,我仿佛也闻到了一股盐的清香,给人一种如梦似幻、如醉如痴的感觉。在这么...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