霭霭白云 一如往昔
悠悠青山 依然无恙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随笔 > 正文

​孙永宏/忆儿时的年味

王托弟 王托弟 . 发布于 2023-02-12 21:54:28 671 浏览

02ca3942f71044a684136581952c696f.jpeg

儿时,曾特别渴望过年。而人到中年,感觉过年更像是休个长假,有时候甚至对过年有些焦虑和纠结。

所谓年关,可能对于有些人是过年,对于另外一些人可能是过关,所以叫年关吧。

儿时,每到腊月二十三迎灶神,感觉就离过年很近了。

但腊月二十三到除夕夜,毕竟还有好几天,因为天天眼巴巴的盼着年三十,所以感觉那几天的时间,过得特别慢……

记得除夕前几天,大多数人家里,要进行大扫除。除了大件家具,屋子里面的其他东西几乎都搬到院子里,打扫完房子,再把东西搬回去,顺便整理一下。有时候还要用旧报纸糊墙,让房间看上去亮堂一些。

打扫房子,意味着辞旧迎新。

印象最深的就是打扫房子那天,会把家里墙上挂着的相框拿下来,擦干净。同时会打开相框,把一年中新的照片增加几张,把旧的照片拿下来一些。家里大人,小孩的照片都要放几张上去。有时候,家里来客人了,经常站在相框前仔细端详,这时候主人也会指着照片中的人物给客人一一介绍。

儿时的西北农村,大多数人家里都会养猪。过年前杀猪,是准备过年的开始。

年三十的上午,男主人一般会收拾猪头,猪脚,用烧红的小铁铲把猪头和猪脚上的毛烫干净,准备下午煮猪头肉。女主人则忙着炸油饼,烧酥肉,蒸馒头,做肉圆,洗蔬菜,准备年夜饭。

除夕的下午,还要贴对联,并给已故的亲人包纸,用黄纸把一叠纸钱包成信封形状,纸包中间用红纸条缠绕一圈,红纸条上写“供奉天地君亲什么门什么氏之神位”,旁边还要写上某某晚辈恭送。

8581a5efc93b46ae9483b1af1b82ff53.jpeg

除夕的傍晚,通常家里男主人领着孩子们,用一个盘子装着写好的纸包,在路边烧纸钱,放炮仗,俗称“接先人”。烧完纸钱,在纸钱周围一圈,浇上泡好的热茶,然后端着有纸钱包的盘子,回到家供奉在上房的桌子上。

从除夕夜到初三,供桌上的香和蜡烛几乎不间断,并且每顿饭开始前,都要给供奉的先人“献饭”,而且还要烧点纸钱,放几根炮仗。

儿时过年最隆重的是除夕夜。

除夕夜差不多要吃三轮。首先接完先人到家,放完炮杖,开始吃第一轮,以炒菜为主。这个时候男人们喝点酒,女人们和孩子们喝点饮料,记得小时候过年最喜欢喝的一种饮料叫“沙棘汁”,感觉很甜,而现在买的沙棘汁,不知道为什么喝起来有些涩。期间一家人共同举杯,还会互相敬酒和祝福,大人向老人说几句祝福身体健康的话,晚辈还会向长辈说几句,比如辛苦了,感谢一年劳累之类的话。

年夜饭吃到八点整,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一家人一边看电视,一边继续吃菜,喝酒,喝饮料。

吃完炒菜,九点半左右,开始第二轮。先将炒菜盘子撤下,端上锅里炖好的猪肋条(甘肃方言叫啃肋子),每人拿一根长长的肋骨,有些还往上撒点盐,这样啃起来更加香一点。

到了晚上十一点左右,煮的肉吃过了,又开始上凉菜。这时,同村住的亲戚有来拜年的,凉菜配酒,招待上门拜年的亲戚。

我们家主要就是住在同村的姑夫,带着我表哥表弟,还有就是我奶奶的干儿子,每年除夕夜十一点左右,就会来给我奶奶拜年。

对着坐在炕中间的我奶奶说:“给你拜年了。”紧接着给我奶奶磕个头。这个时候,我们家的大人和小孩子也赶紧要下去几个,陪着一起磕头,然后邀请到炕上坐下来喝杯酒,吃点菜。

喝酒吃凉菜,看春晚,那时候最喜欢看赵本山的小品。一到赵本山小品出来,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过年的快乐氛围几乎达到顶峰了。如今,随着赵本山退出春晚舞台,我对春晚也几乎失去了兴趣。没有期待的春晚,年味也淡了不少。

到了晚上十二点左右,我会跟着大人,拿着香火去村头的小寺庙,争着赶着到寺庙上头香(十二点整左右,第一个上香烧纸钱的,俗称“上头香”)。经常十二点还没有到,就听到马路上已经有几个人边说着话,边往寺庙走。我们立即从炕上下来,穿上鞋子,拿着事先准备好的香火,冲出门,向寺庙奔去。

我们村的寺庙在一个半山坡上,上下有两座小房子,一个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保佑一方平安;另外供奉的是财神爷,希望保佑大家发财,粮食丰收。

小时候看到我们供奉的财神是“关公”,那时候没有多想,长大了有一次突发其想,想知道为什么供奉关公为财神,其中有个解释,说是因为关公是“义”的化身,也许一个特别讲义气的人可能更加能够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从而能够拥有更多的财富,所以供奉的财神是关公。

上完香,回到家,已经冻得瑟瑟发抖。在炕上暖和一会之后,家里如果人多的,就开始打扑克牌,不打牌的人嗑着瓜子看春晚,老人和小一点的小孩,可能十二点不到就已经入睡了。大人们和大一点的小孩,年三十晚上,可能要玩到凌晨三点左右才睡觉,俗称“守岁”!

西北农村有个习俗,好像年三十晚上不能扫地,因为桌上供奉着“先人”,如果扫地,尘土飞扬,且有扫地出门的嫌疑,感觉会对先人不敬!要初一早上,吃完早饭以后,一般开始打扫房间。

初一早饭前,晚辈在供奉着“先人”的桌子前,跪下来给长辈们一一磕头拜年。下午,家家户户还要把牛赶在一片空旷的地方,烧点纸钱,俗称“打牛”。

因为以前的农村,种庄稼主要靠牛,初一“打牛”,主要是想祛除一下晦气,让牛健健康康的帮助种庄稼。

初一还有一个习俗,就是“烧新灵”,当年村里有去世过人的家里,初一要准备一顿午饭,村里几乎一户一个代表拿着纸钱去烧一下,表示哀悼和慰问,他们邻村的亲戚或者朋友也会派人去参加。

初二主要就是走亲戚,也是是女婿给丈人家拜年的时候,邻里之间,亲戚之间的拜年也就开始了。小时候记得拜年的礼当从几个油饼,到后来的饼干,鸡蛋糕,点心,到现在的牛奶,礼盒,礼包等等。随着时代变迁,礼当也在不断变化之中。

初一初二在兴奋和忙碌中很快就过去了。时间来到初三,一想盼望已久的三天年马上要结束了,心里有点不舍。

初三傍晚最主要的习俗是“送先人”,和接先人类似,也是一家大人领着孩子,在路边烧纸钱和包好的写有字的纸包,烧完后周围浇上一圈热茶和酒。据大人们讲,浇上一周是怕别人家先人来抢我们家先人们的“钱”。烧完纸钱,放炮仗欢送先人。

所谓“先人”,就是已故的亲人,包纸纪念的先人,一般按照大人辈分,往上推三辈左右。 

小时候记事起,每逢过年,在给先人包纸,接先人,送先人环节,我的心情总是很沉重。因为已故的先人里面,对我来说,最重要和最思念的人是我早故的母亲。没有母亲的年,始终残缺,难以团圆。妈在家就在!

长大后在外工作,有时候特别想回老家,后面渐渐明白,其实我不是在“回家”,而是在“找家”,寻找有家的感觉。

人的一生中,父母亲任何一方的缺失,对孩子的影响贯穿他的整个人生。尤其在过年,万家团圆的日子,更加容易勾起思念之情。如果能有和父母一起过年的机会,一定要倍加珍惜!

送完先人,村里有些爱耍社火的人,已经迫不及待的把村里耍社火用的锣鼓拿出来,在村边上敲打起来。因为初三晚上送先人前,是不能敲锣打鼓的,怕吵到“先人”。

8581a5efc93b46ae9483b1af1b82ff53.jpeg

小时候我特别爱敲鼓,一学就会。我们村的社火,从初三晚上开始,每晚在村里不同人家轮流耍,大人小孩坐在院子周围,院子中央是演出场地,周围一堆一堆的人围在一个个火盆前,一边烤火,一边看耍社火。

那时候娱乐不多,社火带给人们些许的欢乐。社火差不多最晚耍到元宵节,如果要耍的人家少,有时候,初九社火也就结束了。

送完社火,意味着年彻底过完了。

儿时之所以渴望过年,也许是因为小时候,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好吃的东西,穿上一件新衣服。如今,生活条件比小时候好了,平时就能吃上小时候过年才能吃到的东西,对过年吃好东西的渴望程度也下降了。

另外,近些年,部分地方过年禁止放烟花爆竹,俗话说:“爆竹声中辞旧岁。”爆竹声都没有了,年味更加淡了。

儿时的年味里面,还有一点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看到在外工作的人们,过年前都会陆陆续续回到村庄,回到家人身边过年。原本寂静的村庄,顿时变得热闹起来。

在传统的习俗里,大多数出嫁的女儿过年大多要回男方家,年后回娘家。现在独生子女多,也可能两边家庭轮流过年。但也有极个别女人出嫁以后,很不情愿去男方家过年,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过年是比较郁闷的,也是容易纠结和产生矛盾的。哪个男人不想过年带着老婆孩子,回到老家,陪着老人一起热热闹闹的过年!

如今,每当春节来临,脑海里经常浮现出,儿时过年时,我奶奶坐在炕上最中间位置,一家人恭恭敬敬给我奶奶拜年,敬酒的场景,特别怀念奶奶在世的日子,想念我那已经去世18年的奶奶。

忍不住感叹时光荏苒,岁月无情。现在剩下的,是回不去的从前,忘不了的过去,忙不完的现在,看不清的将来。

儿时的年味,已渐行渐远。儿时过年,虽然物质匮乏,但又容易开心快乐,真渴望再能回到那个天真烂漫的年代。

人生苦短,一生中也就过几十次年,过一个年就少一个年,且过且珍惜吧!

作者简介

孙永宏,1979年出生于甘肃天水,现定居上海已有20年。毕业于同济大学MBA,曾就职于世界著名跨国公司ABB和GE。现自己开公司创业,继续做电力设备销售。平时爱好篮球,旅游,电影和文学,是一名秦腔的资深票友,曾获得天水市第七届秦腔戏迷大赛一等奖。


初次见面,请填写下信息吧:

请填写验证码

相关文章

又是一年重阳节

秋风起,黄叶飘,又是一年重阳到。九九重阳节——这一古老的节日,如同一坛陈年老酒,越品越有味,越嚼越情深。它不仅仅是登高望远的美好时节,更是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节日。在这个金秋送爽的日子里,让...

随笔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1月前 (10-12)

带疾赴职,犹以不告假为要

北宋吕蒙正于《寒窑赋》中云:“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嗟乎,天道无常,人生多舛。如吾近日,亦不幸罹感冒之疾,迄今已历一周矣。感冒何以致之?此问若问何以餐食,似显愚钝!然吾仍应之曰:无他因,皆因一...

随笔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1月前 (10-12)

又是一年采椒时

一又是一年采椒时,又是一年劳作季。想着老家的花椒快要成熟了,我的心也开始变得不安起来。因为我知道,父亲年迈体弱,已经不起这些重体力活的折腾了,所以我就早早地告知父亲,今年的花椒再不要像去年那样一个人去...

随笔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2月前 (10-10)

中秋月圆,情满故乡

今日中秋,晨光柔柔,秋风飒飒,怀揣着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我踏上了归家的路途。手中紧握的,是前一晚在广场上和超市里精心挑选的月饼、点心和面包等中秋节礼物,它们不仅承载着节日的喜悦,更寄托了我对家父的无尽牵...

随笔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2月前 (10-10)

月是故乡明

又是一年中秋节,又是一朝月圆时。在这么一个美好而又寂静的夜晚,但看一轮明月悄悄地爬上围墙,越过枝头,镶嵌在浩瀚的深邃的夜空,将那无边的如水的光华亳无保留地倾泻在这片苍茫的大地上,供人们祭月赏月,千里传...

随笔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2月前 (10-10)

十五的月儿十六亏

月亮以它亘古不变的规律照例从东方冉冉升起,照例将明亮的清辉洒向无边的大地,而洒在老家院子里的月光看上去宛如洒上了一层盐,晶莹而柔和,我仿佛也闻到了一股盐的清香,给人一种如梦似幻、如醉如痴的感觉。在这么...

随笔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2月前 (10-10)
热门文章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