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庆阳19岁女子跳楼自杀: 丑陋的围观者
最近,朋友圈被一则消息刷屏。
6月20日下午3时许,甘肃庆阳市西峰区19岁女孩李某在一百货大厦八层,打算跳楼自杀。尽管消防人员进行了长达四个半小时的营救,但李某依然跳了下去。
公众场所跳楼自杀,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不但甘肃有,全国其他地方也很多,欧美等发达国家还不少呢。在世界杯、暴雨、明星八卦满天飞的媒体上,这本不是一件足以引起关注的事。
然而,李某自杀始末一经传出,便狂风暴雨般扫荡了互联网。
原因,当然不是自杀者及其自杀行为本身,而是那些围观者的姿态!!
在李某与消防人员周旋的过程中,楼下的围观者非但没有基于对生命的敬畏而产生同情、揪心和疼痛,反而因李某不快点跳而焦虑、不耐烦。
有人大声呐喊“跳啊,快跳啊”、“怎么还不跳”、“在那里犹豫什么?丢不丢人?快跳啊!”……更有甚者,在李某果真跳下后,竟然吹起口哨表示“跳得好”。
不管置身八楼的李某到底能否听到楼下围观者起哄、怂恿的话,她最后决定跳下去是否和围观者的语言刺激有关,也无论法律将对围观者给予怎样的惩罚,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围观者这一群体进行道德上的谴责。
这时,好像导致事件的结果皆因围观者人神共愤的怂恿,而将问题的核心,即老师实施猥亵、李某患抑郁症、司法机关处理是否合法合理等问题一并视而不见,一个个化身为有理智、有情义、有教养的人,对围观者进行指责、批判和讨伐。
似乎那些围观者本就是道德败坏的坏人,所以才会说出那种话来。一边指责、批判、讨伐,一边为自己没有和他们一样丑陋而点赞。
可是,指责、批判、讨伐的人真的就是有理智、有情义的人,而围观者真的就是一群道德败坏、毫无教养可言的人吗?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在其著作《乌合之众》一书中断言:“我们就要进入的时代,千真万确将是一个群体的时代。”
什么是群体的时代呢?
群体的时代,就是以群体的聚合为特征,一个人一旦进入群体中,他的个性便淹没了,群体的思想占据统治地位,而群体的行为则表现为无异议、情绪化和低智商。
在庆阳女孩李某跳楼自杀事件中,网上的文章除了为努力营救的消防人员点赞外,矛头几乎一致指向围观者,谴责他们的丑陋、冷漠、丧失人性的无耻行径。
那些围观者,好像真的很不齿,甚至禽兽不如,相较之下,我们为坚信自己不会成为那种人而沾沾自喜,所以,抡起道德的大棒,对围观者给予鞭笞:一群无耻的野蛮人。
可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孤立的一个人可能是个相当有教养的个人,但在群体中却会变成一个野蛮人,从而变得身不由己、残暴而狂热,会情不自禁作出和他价值观和日常行为大相径庭的举动。
这一点,以得到历史上无数事件的作证:没有人能够保证,当置身在一个群体中时,自己一定能够保持一如既往的理性,恪守一以贯之的道德规范。
具体到庆阳女孩李某跳楼自杀事件。
那些围观者,并不是什么道德败坏、道德水准低劣的人,他和我们绝大多数人一样,平时也是相当有教养的人,只是因为进入了一个群体,所以出现了“身不由己”的残暴和狂热,甚至成为一个野蛮人。
所以,他们之所以表现的那么丑陋,这是一个社会心理学现象,并不值得各大媒体将所有精力都集中起来加以讨伐,而更应该将矛头指向问题的根本所在:
那个叫吴永厚的老师,两年前对李某所实施的行为,该如何认定、处理?
那个段主任,在处理李某反应事件过程中,其行为该如何认定?
学校在这件事情上要不要承担责任?该承担什么责任?
当地检查机关在接到在这一事件中,处理结果是否合法?
作为和李某共同学习、生活的人,扮演了什么角色?
作为学校、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否关注过他们的心理健康?
还有,作为本人,如何培养一颗强大的心脏,在这个善恶并存的世界,来对抗随时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险象?
更重要的是,当我们批驳围观者时,是否考虑过自己也有可能成为那种野蛮人,做出丑陋、冷漠、丧失人性的行径来?
当然,几乎每个人都认为自己不会成为鲁迅笔下的“看客”,更不会成为李某事件中的围观者。
然而,我们总习惯于在事发后找一些无关要紧的理由来掩饰事件的本质,娱人娱己,以此造成了对事件更深层次问题的忽视。比如,自己如何避免成为乌合之众中的一员?
所以,当我们批驳那些围观者时,也要警惕,不在网络舆论的裹挟下给围观者简单地贴上道德的标签。那只是一种现象,仅此而已。
我们要做的,除了等待司法机关对该事件作出一个符合公平、正义的处理结果外,便是警惕自己成为我们眼中丑陋的围观者。
否则,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手敲键盘的我们,也许有一天,身上也会流出罪恶的污血:舆论裹挟之下,将导致网络暴力的产生。
- 上一篇: 《娲皇颂》:全市唯一一首入选卡拉OK乐库的经典歌曲
- 下一篇: 蔡金喜/秦安有种美食叫 “滴胡儿”
初次见面,请填写下信息吧:
相关文章
又是一年重阳节
秋风起,黄叶飘,又是一年重阳到。九九重阳节——这一古老的节日,如同一坛陈年老酒,越品越有味,越嚼越情深。它不仅仅是登高望远的美好时节,更是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节日。在这个金秋送爽的日子里,让...
带疾赴职,犹以不告假为要
北宋吕蒙正于《寒窑赋》中云:“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嗟乎,天道无常,人生多舛。如吾近日,亦不幸罹感冒之疾,迄今已历一周矣。感冒何以致之?此问若问何以餐食,似显愚钝!然吾仍应之曰:无他因,皆因一...
又是一年采椒时
一又是一年采椒时,又是一年劳作季。想着老家的花椒快要成熟了,我的心也开始变得不安起来。因为我知道,父亲年迈体弱,已经不起这些重体力活的折腾了,所以我就早早地告知父亲,今年的花椒再不要像去年那样一个人去...
中秋月圆,情满故乡
今日中秋,晨光柔柔,秋风飒飒,怀揣着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我踏上了归家的路途。手中紧握的,是前一晚在广场上和超市里精心挑选的月饼、点心和面包等中秋节礼物,它们不仅承载着节日的喜悦,更寄托了我对家父的无尽牵...
月是故乡明
又是一年中秋节,又是一朝月圆时。在这么一个美好而又寂静的夜晚,但看一轮明月悄悄地爬上围墙,越过枝头,镶嵌在浩瀚的深邃的夜空,将那无边的如水的光华亳无保留地倾泻在这片苍茫的大地上,供人们祭月赏月,千里传...
十五的月儿十六亏
月亮以它亘古不变的规律照例从东方冉冉升起,照例将明亮的清辉洒向无边的大地,而洒在老家院子里的月光看上去宛如洒上了一层盐,晶莹而柔和,我仿佛也闻到了一股盐的清香,给人一种如梦似幻、如醉如痴的感觉。在这么...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