霭霭白云 一如往昔
悠悠青山 依然无恙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随笔 > 正文

袁海燕/回忆我的父亲

王托弟 王托弟 . 发布于 2023-02-12 23:08:51 463 浏览

(作者父亲)


 (一)

我的父亲是千千万万个父亲中最普通的一个人。他一米六五的身高,黑瘦的身材,在人群中毫不起眼,但在我的心里父亲很伟大。 

小时候,村子里经常来讨饭的,父亲见不得穷苦的人,虽然他也很贫穷。每次有讨饭的,父亲总是把他们请到家里,让母亲做好吃的来招待。 

七八十年代,东北的物质生活比较匮乏,父母亲却拿出逢年过节才舍得吃的东西来招待那些讨饭的。我们姐妹几个是不允许上桌的;父亲说,家里有客人,小孩子不许上桌。

这个时候,我就非常不满,看着那些脏兮兮的讨饭人,盘腿坐在我家炕上大快朵颐,而我,只有垂涎三尺的份儿,我就经常跟父亲抱怨,说只不过一个讨饭的,还把他们当座上宾,给我都不舍得吃的东西都被他们吃光了。 

每每这时,父亲总是抚摸我的头,长长叹口气说:“这些人多可怜啊,他们背井离乡,流离失所,过着沿街乞讨的生活,我们只不过尽一下微薄的能力让他们吃一顿饱饭。燕子,记住爸说的话,不是你有能力了,才能去帮助别人,而是随时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当时对父亲的话不是很理解,后来,我上学了,读书认字了,才明白父亲话里的意思。

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人,没有能力,是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一个人,但是在我的心里,父亲却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人,他善良,热心,谁家有困难他总是尽自己所能去帮助。 

(二)

父亲是村里唯一一个吃公家饭的人,他在镇上的中心小学上班。

那时候,我们村里没有通向镇上的客车,人们出行非常困难,有需要买的东西就让父亲帮忙。 

那时候,父亲每天下班回家,他的车把上都挂着给村民稍的东西。从村东头到村西头,二十多户人家,父亲像邮递员一样,自行车铃声一响,村里就热闹了起来,大家都出来接东西。 

母亲透过玻璃窗看着父亲无数次路过家门而不进,就一边纳鞋底儿,一边笑着跟我们抱怨:“你爸呀,对别人家的事比对自己家的都上心,我让他干点啥,他总是转身就忘,别人家哪怕交个电费,他都不忘。” 

是的,我为有这样一个父亲感到骄傲,哪怕是现在,他去世了好几年,每次回老家,村民还经常提起父亲,说他如何如何好,心系大家。我的两个舅舅,每次说起父亲生前对他们的好,就哭得就像个孩子。 

父亲去世后,我时常想起语文课本上的一句话,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有的人活着,却已经死了。说的就是父亲这样的人吧! 

(三)

上世纪八十年代,老师被称为“臭老九”,不光是教师地位低,工资也少得可怜。父亲所在的学校老师,经常求父亲去教育局反应情况,大家一致认为,只有父亲有这个能力。 

父亲不是领导,他在学校管理后勤工作,但是他跟领导熟悉,关系处的也好,领导见了父亲,都会亲切的称他为“袁老师”,对父亲相当热情。由父亲出面,县教育局领导非常重视这件事,他们在调查了解以后,我们镇一共十几个小学,教师工资都有所提高。 

吃水不忘挖井人,工资上涨以后,那些老师为表示对父亲的感谢,都来家里给父亲送礼,有的直接塞钱给父亲。但不管给什么,父亲都是那句话:“你们的心意我收下,东西和钱拿回去,我是不会要的!” 

我常常想,如果父亲是领导,他肯定会是一个一心为百姓,清正廉洁、两袖清风的好干部! 

2008年春节,父亲脑血栓住进我们县医院,那时父亲早已退休,但是曾经的学校老师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得知了父亲生病住院的消息,有好多老师自发去医院探望父亲,还有一些村民,都带着大包小包的礼物来家看望。 

看着前来探望自己的乡亲们,父亲撑起精神,跟他们谈笑风生,又热情地邀请村邻留在家里吃饭,临走时,让他们各自把礼物带回去。 

父亲就是这样的人,从来见不得别人给的一点好,一直以来,他默默付出,不问收获,无论是对家,还是对外人,父亲俯首甘为孺子牛。 

(四)

2015年3月30日,父亲在我姐姐家去世。

父亲去世以后,有很多人前来吊唁他,在他的灵前长跪不起,涕泪横流。 

前来参加父亲葬礼的人,有的连姐姐姐夫都不认识,说老袁人不错,活着时没少帮助过他们,那些事,作为家人的我们都不知道。可见父亲是一个非常有口碑的人。 

父亲是因为肺癌去世的,从检查出癌症到他去世,才二十一天,我们姐妹三个没有在床前照顾一天。因为我们被他表面的坚强所蒙蔽,一直以为他很好,哪知是他悄悄咽下所有的疼痛,强撑着坚强,不让我们看到他脆弱的一面。 

父亲走后,有很多人说他是吓死的,被癌症吓死的,其实,只有我知道,父亲怕的是什么。

父亲不怕死,更不怕什么癌症,他是怕给孩子们找麻烦,更怕自己的病是个无底洞:我们会为他花钱治病,还要花时间床前伺候他,这才是父亲最怕的事情。

父亲这人,从来都没麻烦过任何人,只有别人麻烦他。 

父亲只活了七十个春秋,无疑是短暂的一生。他没有文化,小学都没毕业,就连学校的工作,还是母亲让给他的。

我母亲是下乡知识青年,八十年代国家有知情返乡的政策,母亲因为结婚有了孩子,没能回城,后来依照政策考上了学校的工作,父亲就顶替母亲上了班。 

父亲没有文化,讲不出什么博奥精深的大道理,但是身教胜于言传,他用实际行动教会了我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父亲,天堂的你还好吗?如果有来生,我请求你还做我父亲,因为这辈子做你的女儿没有做够。

作者简介

袁海燕,现居住辽宁省锦州的东北女人,喜欢文学,不拘小节,为人豪爽大气。


初次见面,请填写下信息吧:

请填写验证码

相关文章

又是一年重阳节

秋风起,黄叶飘,又是一年重阳到。九九重阳节——这一古老的节日,如同一坛陈年老酒,越品越有味,越嚼越情深。它不仅仅是登高望远的美好时节,更是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节日。在这个金秋送爽的日子里,让...

随笔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1月前 (10-12)

带疾赴职,犹以不告假为要

北宋吕蒙正于《寒窑赋》中云:“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嗟乎,天道无常,人生多舛。如吾近日,亦不幸罹感冒之疾,迄今已历一周矣。感冒何以致之?此问若问何以餐食,似显愚钝!然吾仍应之曰:无他因,皆因一...

随笔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1月前 (10-12)

又是一年采椒时

一又是一年采椒时,又是一年劳作季。想着老家的花椒快要成熟了,我的心也开始变得不安起来。因为我知道,父亲年迈体弱,已经不起这些重体力活的折腾了,所以我就早早地告知父亲,今年的花椒再不要像去年那样一个人去...

随笔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2月前 (10-10)

中秋月圆,情满故乡

今日中秋,晨光柔柔,秋风飒飒,怀揣着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我踏上了归家的路途。手中紧握的,是前一晚在广场上和超市里精心挑选的月饼、点心和面包等中秋节礼物,它们不仅承载着节日的喜悦,更寄托了我对家父的无尽牵...

随笔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2月前 (10-10)

月是故乡明

又是一年中秋节,又是一朝月圆时。在这么一个美好而又寂静的夜晚,但看一轮明月悄悄地爬上围墙,越过枝头,镶嵌在浩瀚的深邃的夜空,将那无边的如水的光华亳无保留地倾泻在这片苍茫的大地上,供人们祭月赏月,千里传...

随笔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2月前 (10-10)

十五的月儿十六亏

月亮以它亘古不变的规律照例从东方冉冉升起,照例将明亮的清辉洒向无边的大地,而洒在老家院子里的月光看上去宛如洒上了一层盐,晶莹而柔和,我仿佛也闻到了一股盐的清香,给人一种如梦似幻、如醉如痴的感觉。在这么...

随笔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2月前 (10-10)
热门文章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